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探析
南京财经大学 吕戎
2023-02-24 14:50:02 | 分享
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探析
南京财经大学 吕戎
2023-02-24 14:50:02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进一步明确思路原则,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法路径,对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弱项进行精准“破题”,从而积极呼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

一、厘清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脉络

综合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研判,进入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战略高度,遵循社会治理创新发展规律,准确把握社会需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增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坚持以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为实现高效能治理提供根本保证。以安全发展为主线,始终将社会治理放到经济发展全局中谋划,统筹推进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市域治理有机衔接,增强社会治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把握好秩序与活力、维稳与维权、服务与管控、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等关系的有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解决短板弱项和问题为导向,既聚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社会治理趋势要求,又聚焦具体问题和短板不足,不断推动社会治理领域各方面问题的解决。以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为抓手,注重激发社会活力、建立健全治理体制机制,增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协调性,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级,建立健全充满生机活力、效率更高、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增强和提升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整体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二、守牢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原则

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时代加强社会治理,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可以牢牢把握住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合理有效地处理我国社会治理中的一系列问题,找出治理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方法,在新时代社会治理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是不断满足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的实践过程。新时代社会治理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立场,牢牢树立人民至上的思想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准则,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开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局面。

三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共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强调各类主体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共治是社会治理的关键,强调各类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共享是社会治理的目标,强调各类主体共同享有社会治理成果。在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优势,推动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能调动各类主体的创造性、积极性,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实现社会治理成果共同享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安全与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大重要原则,“十四五”规划纲要就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出了明确要求。社会治理能否持久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是检验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的一块“试金石”。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既要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和成果共享,又要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成本和风险共担,通过妥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系统化解防范各类公共安全风险,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三、明确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任务

在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核心是提升社会治理主体能力水平,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治理生态模式。

一是进一步完善党全面领导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治理发展的基础,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要完善党领导社会治理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推进社会治理过程中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要落实党委统筹维护社会稳定和完善社会治理体制的领导责任,将社会治理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部署、一体化推进,构建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运转灵活的社会治理指挥体系。要探索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的途径和载体,健全基层党组织有效服务机制,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切实解决社会治理过程中人民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

二是进一步健全共建共治共享体制机制。“九龙治水”式治理长期以来是制约社会治理发展的“堵点”“痛点”,碎片化、零散型的社会治理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社会治理的美好期盼。要健全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政府和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和路径,构建起党委领导下多元主体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要在党委统筹下落实政府负责体制,明晰政府部门职责,真正实现联动协同,达到无缝衔接的治理效果。要明确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及各自的职能边界,推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建立和完善群团组织助推体制,增强枢纽社会组织功能,建立和完善社会治理主体协同机制,广泛搭建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平台渠道,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社会治理,充分激发各自的潜能和动力,形成强大社会治理合力,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激发社会活力。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的网络空间综合治理格局,充分激发网络社会组织、网民参与虚拟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进一步提高党建引领创新治理能力水平。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及统筹资源优势,发挥统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提升攻坚克难破解问题能力。创新和完善社会治理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政策体系,提升政府负责能力和履职能力。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增强乡镇(街道)行政执行能力、为民服务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和平安建设能力。增强村(社区)组织动员能力,加强综合服务、兜底服务能力建设。加强领导干部能力锻造,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加强决策咨询和专业指导。

四是进一步构建科技赋能智慧治理生态模式。《“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国之治”引入新范式、创造新工具、构建新模式。加快推进治理数字化,努力实现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将是“十四五”期间的关键任务。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有机结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支持社会治理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要推进智能治理基础建设,加强对新兴技术的标准体系研究,完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构筑数字社会治理新生态,推动社会治理的数字化创新。要以技术创新机制为支撑,统筹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促进社会治理智慧升级,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智能治理模式。

作者: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常委 、统战部部长 吕戎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视觉焦点

座机电话:010-51078994

投稿邮箱:rmtnews@eol.cn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