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花式”劳动,让孩子在动手中享受劳动的快乐!
中国青年网
2022-04-21 09:07:33 | 分享
校园“花式”劳动,让孩子在动手中享受劳动的快乐!
中国青年网
2022-04-21 09:07:33

让劳动教育既有“劳动”又有“教育”。自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制定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相继出台,劳动教育得到普遍重视,各地都开始根据本地实际出台一些地方性的文件,对劳动教育进行更加科学、规范的引导。面对“双减”,学校教育如何强化主阵地作用,如何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从知识到实践,从活动到课程,从课本到生活,在劳动中成长。如何开展劳动教育一起看看这些学校的亮眼做法吧。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

成立“小把式”生产队 一起收获劳动的喜悦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日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联合中国儿基会“生命关爱·行知教育”公益项目办公室和农业种植专家,为五年级学生开展了以“播种绿色 播种希望”为主题的“春耕节”学农实践活动。

在“双减”的政策支持下,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也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与校园环境建设,课程实施,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相结合。学校成立了“小把式工社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生产队”,将劳动教育贯通中小学各学段,在实践中深入推进“五育”融合,打造劳动教育试点学校示范带动,构建“劳动教育基地+校内劳动实践+家务劳动实践”新模式,将学校劳动教育向家务劳动教育延伸,教育引导中小学生热爱劳动,激发劳动热情,增强学生的劳动创新实践能力。

活动中,学校五年级全体学生将同时参与校内与家庭种植两项活动;为了更好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实践,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农业专家带来了精彩的农业种植知识的讲座,为同学们讲授操作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活动结束后,五年级各班学生代表跟随专家、老师来到学校四楼“空中菜园”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亲手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平凡与伟大。活动中学生们体验了整地、施肥、播种、浇水的全过程,大颗的汗珠从额头上淌下,胳膊酸痛也在咬牙坚持,但当看到播好种子的平整的土地后,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相信这当中饱含着满满的成就感。

杨志强书记亲自指导学生工具使用

学校陈筱梅校长介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学校通过这一系列的学农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但能够锻炼动手、动脑能力,提高意志品质,还可以提高观察能力,规划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让劳动成为探索世界,掌握生存本领的重要途径,积极落实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

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东辰分校

人人都是种植小能手

蒜苗、黄豆、绿豆、朝天椒、生菜、多肉……白家庄小学东辰分校的学生们成了“种植小能手”。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和家长的支持下,他们在校园、家庭种植期了自己喜欢的蔬菜或绿植。在种植植物和植物成长的过程中,品味劳动的快乐。

据了解,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育生态文明的意识和观念,推进文明礼仪、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深入持续地开展,白家庄小学东辰分校组织开展“播种希望·做阳光文雅少年”绿色种植主题教育活动。

校长刘国青介绍,通过“播种希望,做阳光文雅少年”绿色种植主题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尊重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学生通过播种、培育、观察、分享植物的生长过程,看到植物的生长变化,体验着自己动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切身感受了培育的艰辛和幸福。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尝试播种、栽培、收获的过程,学习简单的田间劳动技术,而且还进行跟踪观察记录,促使学生更加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培养学生求实、严谨、条理、细致的科学态度。

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学校

传承耕读文化 厚植尚学底蕴

阳春四月,为传承耕读文化,厚植尚学底蕴,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学校大实验劳动教育基地——耕园芸地里面春耕开始了。

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如火如荼地开展春耕活动。除草、翻土、播种、浇灌,学生在农耕园学习耕种技能,尽情挥洒汗水,在劳动中感受中华民族勤劳朴实,崇知尚贤的优秀耕读传统。

据李晨辉校长介绍,学校利用校园周边废弃的渣土地,经过2年多换土、施肥、搭架、建设阳光房改造,硬是把废弃堆渣土的荒地变成如今的大实验劳动教育基地,并在全校征集名字,最后确定为耕园,芸地,阳光房为织轩。

学校非常重视劳动教育,以《五育融合视域下十二年一贯制劳动课程体系建构及策略研究》为课题,积极开展劳动课程建构。作为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基于劳动教育的本质、功能、定位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挖掘小初高劳动教育的内容,从而构建出适合学校的融合五育的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多元化的实施策略,使得劳动教育课程育人功能在我校小初高连续性优势得到体现与发挥。

学校秉承“立人教育”办学理念,遵循“自立立人 日新日上”的校训,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规律出发,打通劳动渠道,拓展劳动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劳动实践成长舞台。从纬度上构建三级劳动教育课程结构:校内劳动实践课程、家政劳动实践课程、社会劳动实践课程。校内劳动实践课程包括学科渗透课程、校园维护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德育活动课程、种植养护课程;家政劳动实践课程包括家居美化课程、厨艺展示课程;社会劳动实践课程包括研学实践课程、职业体验课程、校外志愿课程。通过融合国家课程标准、学校育人目标、学生实际特点,从经度上确定每一级课程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从而实现劳动课程系列化、劳动体验多样化、劳动实践生活化、劳动创新现代化、劳动评价成长化,进而形成我校劳动育人的一核(五育融合)三级十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春耕、春播是种植课程一部分,利用二十四节气,利用校内种植劳动基地,开展鲜活综合性劳动教育。将中学种植园打造校内劳动教育基地,织轩成为学校学生生物社团水培植物基地。注重观察和培养过程,实现无性繁殖,给学校教室、办公室、公共区域提供水培植物。以学生为主,教职工为辅,开展劳动教育。按照“搭建培养箱、选择品种、育苗、分盆出棚”四部分设计课程;耘地和耕园准备农作物种植,黄瓜、豇豆、辣椒、茄子、玉米进行种植,以教职工为主,学生为辅开展劳动教育。按照“施肥、翻地、育苗、播种、养护、收获”六环节设计课程,按照课程方案填表设计活动,实施课程内容及评价。以丰收节为节点,实施课程评价。另外,将学校食堂成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中学包汤圆、月饼制作、包粽子、包饺子等食品制作。小学帮厨,摘菜、制作饼干等活动,充分挖掘食堂教育资源。同时还开展全校卫生大扫除,中学部班级学生校园保洁区制度正在逐步落实与推进。在课内,注重挖掘劳动教育渗透与落实。尤其是在中学劳技课、通用技术课,制作门铃和长条凳,在语文、政治、历史、地理进行劳动精神和价值观的渗透。

大实验利用春耕,春播,撬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让劳动之花在大实验校园里越开越绚丽!

北京市航天中学

种下一颗太空种子 收获一个航天梦

在神舟十三号即将胜利返回之际,为了贯彻教育部有关劳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双减”背景下,北京市航天中学课后服务工作开展有声有色,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激发了太空种子种植社团的孩子们的探究兴趣。

据学校柳学袖介绍,太空种植是航中的一项传统。学校太空种子种植社团依托学校特色校本课程《航天育种及对比种植实践》于2011年9月组建,发展至今,学校太空种子种植社团可谓是硕果累累,早在2015年该社团的校本课程就被评为了区级精品课程,编印了航天中学第一本比较完整详实的航天科技类校本教材《航天育种及对比种植实践》,2017年曾被评为丰台区优秀学生社团,每年学校都会组织社团优秀学生积极参与市区太空种植小能手比赛,金鹏科技论坛等比赛,为学校争得市区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辅导教师们也是多次获得市区优秀辅导教师。2019年3月,崔劲松老师在2018-2019年全国航天特色学校航天科普教育工作中,表现优异,特授予“全国航天特色学校优秀教师” 称号。太空种子种植社团已经成为了学校非常成熟的社团。

在社团中,学生普及了太空育种,太空种子与普通种子的区别,太空种子在世界各国的应用以及我国在太空育种方面的发展、成就和未来等知识。同时利用学校天蔬苑的“太空种植生态实践园”和“无土栽培花卉实践基地”,学生进行实地太空种子与普通种子的培育与种植的对比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问题等技能。社团学生们在社团辅导老师们(崔劲松老师,曹万仓老师,许晴老师等)的专业辅导下更进一步地成长起来。他们在植物种植生态园的实践活动中体会了劳作的辛苦,耐心的等待,劳动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航天事业的社会责任感,渗透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科学课题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所以“航天科技特色”为发展方向的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校,全国航天特色学校以及全国北斗科普基地,北京市航天中学注重学生们的全面培养,积极探索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以及科学的现代农业种植。学生们通过活动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规律与有关种植知识,并能在活动中有所发现体验到科学为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拓宽了科学的视野。“播种太空种子放飞航天梦”从太空种子种植开起,让学生乘着梦的翅膀展开对科学的无限翱翔!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

“小小值日生”体验“劳动最光荣”

分碗盘、分餐、擦桌子、扫地、收拾物品……在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学前部的校园里,每天一入园,小朋友们就要开始“忙碌”起来。

学前部业务园长郗媛媛老师介绍,这是园里“小小值日生”的“日常工作”内容。小朋友们每天把这些“日常工作”做好,就能很好调动他们爱劳动、爱清洁的积极性。最初,老师们带领小朋友们通过游戏体验的方式来分享总结分碗盘、分餐、擦桌子、扫地、收拾物品的技巧,从而激发幼儿争做值日生的兴趣,并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渐渐,小朋友们就喜欢上这样的劳动内容了。

郗媛媛老师介绍说,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让幼儿增长知识,拓展视野,传承“劳动最光荣”的传统美德,还能从小培养幼儿对劳动的热爱情怀以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帮助幼儿提高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据了解,亚太学前部十分注重幼儿品格教育,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多元化的模式,润物无声地引导孩子塑造良好的品格。

北京市通州区第六中学

五抹“绿色”助推劳动育人

迎着朝阳,通州区第六中学的学生精神饱满地开始了一天的校园生活。伴随学生成长的“一抹绿色”映衬着每一个身影固定文明岗、流动文明岗、年级文明检察员、午餐志愿岗、篮球场志愿岗、银杏树志愿岗、垃圾桶志愿岗┄┄学校从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课间文明岗监督、迟到早退记录、责任区卫生、课堂教学反馈、自习课检查、午间自习、放晚学校园值周等近20个自我管理领域,建立自我教育机制、自我监督机制、自主参与机制、自我服务机制、自我评价机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渠道。

结束了一天的校园生活,回到温馨的家园,迎接学生的有父母的关切,有美味的晚餐,更有“一抹绿色”陪伴身边,学生按照《绿色家庭成长手册》布置的家庭实践任务进行家庭主人翁角色体验,整理内务、擦玻璃、墩地、扫地、炒菜、做菜、理财、接待客人┄┄学生每周要完成不同的实践任务,并以周为单位填写任务完成情况。

小铁锹、小锄头、小喷壶……周末里,寒暑假中,学生拿起劳动工具,走进劳动实践基地,开荒、破土、叠埂、栽秧、施肥、浇水、施肥、除草……体验劳动的辛苦,体味付出的快乐。劳动实践基地为每班建立劳动岗位,定期安排不同组别学生完成劳动实践任务,共同完成不同阶段的活儿,共同期待、迎接胜利的果实。

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建军节、国庆节、重阳节、春节……不同的节日,学生都会走出校园,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医院、部队、敬老院、图书馆,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实践活动,贯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公益元素,进行角色体验,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每年3月学雷锋月、9月爱国主义教育月,学生都会以志愿者活动的形式,依托学校志愿服务队,在重点小区或学生居住小区,开展多维度多方式的社区志愿服务劳动,如垃圾分类、环保知识宣讲,调查社区垃圾分类的落实情况,亲身参与垃圾分类的日常活动;每年5月、10月,学生会和社区交管部门联合开展校外环境整治调研,依托综合社会实践挑战赛、通州区模拟政协等活动,积极建言献策,参与社区的综合治理,学生的模拟提案多次被区政协采纳,学校周边文化氛围、交通状况、卫生环境都得到极大改善。

据了解,依托绿色校园劳动、绿色家庭劳动、绿色农业劳动、绿色公益劳动、绿色社区劳动等五大特色劳动内容,推进“五育”并举,进行“绿色劳动教育创新研究”项目探索,在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倡导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感恩奉献的积极思想,进一步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等方面效果明显。(刘民、丰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视觉焦点

座机电话:010-51078994

投稿邮箱:rmtnews@eol.cn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