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未来之星航天科技创新教室”落户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 跨学科学习撬动教育新变革
中国教育在线
2025-11-18 09:18:45 | 分享
“航天未来之星航天科技创新教室”落户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 跨学科学习撬动教育新变革
中国教育在线
2025-11-18 09:18:45

为了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实践,激发学生投身科技事业的远大志向与持久热情。讲好中国航天故事实践基地联动平台单位将航天教育以跨学科方式在航天未来之星学校的课堂开展。“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成果交流会于11月12日在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以节庆活动撬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模式创新与应用”为主题,聚焦航天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实践与创新。

活动中,“航天未来之星航天科技创新教室”与“讲好中国航天故事实践基地实验室”正式启动,为青少年近距离接触航天科技提供了新平台。本次科技节体验活动为期三天,参加活动的学校师生、家长、专家以及其他学校代表共计3673人。

多方协作共筑航天教育梦想

在开幕式上,讲好中国航天故事实践基地主任杨晓燕主持了本次活动。

北京市教育学会监事、国际理解教育专业委员会苏国华理事长强调,“跨学科学习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向”。

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朱忠树副主任则从国际视野出发,指出航天教育对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人才的重要意义。

航天五院杨明、黄毅等航天领域专家亲临现场,与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如何将专业航天知识转化为适合小学生的教学内容。

教育科研课题成果交流会上,来自日坛中学、北京中学、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北京陈经纶中学分校望京实验学校、北京第八十中学,北京实验二小朝阳学校、北京市门头沟东辛房小学等“航天未来之星“学校的校长、代表以及昌平区各学校代表老师们参加了活动,并在会后参观了“航天科创教室”,体验了卫星发射、入轨在轨运行及空间站对接等科技节内容。

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师生带来的“筑梦苍穹”原创航天英语戏剧的上演,标志着航天主题的跨学科实践多元化在学校的落地生根。

航天主题课堂展现创新活力

本次活动的科学课堂展示环节设置五个分会场,同时进行了十多节航天主题现场课。《宇宙生命之谜》、《数字解码航空》、《承古神话,筑今航天》等课程,将航天知识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有机融合。一年级《时间在哪里?》课堂中,教师兰颖通过航天员太空生活引入时间概念;六年级《星际穿越的“路标”》课上,张娟老师带领学生探索中国古代星座与现代深空导航的关联。

“这些课堂展示了跨学科学习的无限可能”,参与点评的专家陶礼光老师表示,航天主题为学科融合提供了丰富素材和天然场景。

“航天未来之星航天科创教室“正式启用

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航天未来之星航天科技创新教室”及“讲好中国航天故事实践基地实验室”启动仪式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讲好中国航天故事实践基地主任杨晓燕、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张子路校长、赵震副校长以及航天五院神舟智慧杨明副部长以及学校师生代表、家长代表共同参与了“航天未来之星航天科创教室”的启动。

与会校长和教师们参观了“航天科创教室“,了解了一颗真实卫星是如何诞生的,同时体验了卫星发射、入轨在轨运行及空间站对接等模拟系统,亲身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

讲好中国航天故事,平台支持学校开展科技节

本次嘉年华活动现场,航天未来之星技术参与单位航天五院协助设置了火箭发射与空间站对接两大核心体验项目,为同学们提供沉浸式航天知识科普与实操体验。其中,火箭发射体验完整还原了航天发射全流程,涵盖燃料加注、火箭自检、塔架展开、卫星自检、射前准备、点火发射等关键环节,让小朋友直观了解火箭升空的科学原理与操作流程。

空间站对接体验则由孩子们自主选择载人或货运飞船,先完成飞船与火箭的组装,再模拟火箭发射全过程,待发射任务完成后,可亲手操作完成空间站的对接动作,在实践中感受航天器在轨协作的精密与神奇。

科技节现场展示了孩子们精心制作的航天作品展。“我是小小设计师”航天科幻画展、“我是小小工程师”航天器模型展,“我是小小讲解员”环节里,小解说员们自信满满地讲述中国航天故事,从神舟飞天到嫦娥探月,将航天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参观者。

航天教育正在从单一的科学课程,拓展为融合各学科的综合性学习领域。正如与会专家所言,今天的课堂创新,正在为培养明天的航天创新人才播下种子。讲好中国航天故事实践基地将继续与“航天未来之星”学校共同携手,将航天主题科技节的航天主题实践与跨学科课程和实践的经验持续探索和分享给平台学校,讲好中国航天故事赓续中国航天精神。

作者:李长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视觉焦点

座机电话:010-51078994

投稿邮箱:rmtnews@eol.cn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