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至8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团委以“中医药服务健康中国”为核心,组建256支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实践活动。各实践团紧扣“红色教育铸魂、义诊服务惠民、乡村振兴赋能、文化传播聚力、校地合作拓新”五大方向,将所学知识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把文化传承与民生需求紧密相连,在祖国广袤大地上书写下中医药学子服务人民的青春答卷。
红色教育铸魂:承精神底色,践医者担当
红色基因是医者仁心的精神底色,北中医学子以红色实践筑牢信仰之基。“步履星火·行道航天”实践团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8天实践中为1500余名航天工作人员、家属及周边群众提供“中医药+康复”健康服务——中医师辨证开方、针灸医师施针解痛、康复师调理劳损。实践团成员还现场观摩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在“航天报国”的磅礴精神中深刻感悟“医者担当”。此外,实践团深入调研航天工作者疾病谱,计划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地方化的文献挖掘工作,全力搭建“中医+航天”的协作桥梁,获赠“精湛医术助推火箭,深厚情谊温暖航天”锦旗。
图1“步履星火·行道航天”实践团开展实践活动
“雪岭芝赋”实践团走进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延吉市的老兵之家聆听八位抗战老兵讲述“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的烽火岁月,为老兵赠送医疗保健手册、开展脉诊推拿服务,在延边革命烈士陵园,实践团成员们敬献鲜花、重温革命历史,同时为陵园工作人员提供健康咨询与服务,将对先烈的深切缅怀转化为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让“爱党爱国爱军”的坚定担当在岐黄学子心中深深扎根。
图2“雪岭芝赋”实践团在“老兵之家”为老兵们提供脉诊推拿健康服务
义诊服务惠民:持适宜之术,解民生之难
“凡大医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北中医学子以中医适宜技术为刃,着力破解基层群众“看病远、享医难”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岐黄峥嵘东方红,妙手仁术进齐鲁”实践团深入肿瘤科、胸外血管外科及小儿内科等临床科室,参与带教查房与病例研讨,硕博研究生同步开展义诊,为市民提供针灸治疗及个性化养生方案,耐心解答健康疑问,将“治未病”理念送入寻常百姓家。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丝路医缘”实践团、“敕勒青囊”实践团、“行走北川”实践团分别联合新疆医科大学维吾尔医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和重庆中医药学院将中医药、民族医药健康服务送到基层,提供八段锦教学、中医适宜技术体验和双语义诊,累计服务上千人次,为民办实事,有力促进民族医学交融与人民团结。
图3“丝路医缘”实践团在乌鲁木齐市某社区开展活动
图4“敕勒青囊”实践团在乌兰察布市某镇卫生院为村民进行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在怀柔区泉河街道,“针气青囊”实践团举办6场健康讲座、8场义诊、12场气功带练,发放250余册节气养生手册,有效缓解老人慢性疼痛,获街道办感谢信表彰。
图5“针气青囊”实践团成员为居民服务
更有“智慧岐黄”实践团携四诊仪走进浙江磐安乡村,用智能脉诊、舌诊为村民解读健康报告;“智启医典韵,数绘藏药魂”实践团在西藏林芝融合中医辨证与藏医“三因平衡”理论,为103例风湿痛、胃肠病患者定制汉藏药方,60余例骨关节病患者经针灸推拿显著缓解疼痛;“青思践悟”实践团创新构建“健康+法治”双轨服务模式,不仅义诊,还用通俗语言为老人讲解养生窍门与反诈知识,用青年智慧为居民生活注入健康与法律双活水。
图6“智启医典韵,数绘藏药魂”实践团在西藏开展义诊
图7“青思践悟”实践团在石家庄市社区开展健康服务和法律咨询
乡村振兴赋能:探药材种植,注岐黄智慧
中医药种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道地药材则是连接“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关键纽带。在福建厦门,“寻根闽南药脉”实践团跟随闽台青草药非遗传承人,调研金线莲、凤仙花等30余种道地药材,提出“数字化建立植物档案、校园设药用植物角”等建议,助力闽台草药资源保护。
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黄连主产区,“芣苢本草”实践团调研发现当地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期,基于实地考察与专业知识,团队就黄连精深加工与“黄连+土家特色”方向为当地企业提供具体创意与研发建议,努力推动黄连产业从“论斤卖原料”向“论克卖技术、卖品牌”转变;在“中国麦冬之乡”四川三台县,“青囊麦行”小队先后对田间地头、当地农科院以及若干主要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走访,梳理并掌握当地麦冬套种的技术特点与应用成效,旨在为其他地区的麦冬种植提供参考借鉴。
图8“芣苢本草”实践团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调研黄连产业
“雪岭芝赋”团队则深入吉林省蛟河市灵芝基地及长春市中国农科院特产所开展有关灵芝的调研,深入学习“一木一芝”高标准种植技术、孢子粉采收工艺等,与专家围绕产业现状、育种技术等领域交流,为产学研合作奠定基础。
文化传播聚力:非遗焕光彩,创新促体验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实践团队纷纷创新活动形式,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在北京延庆后黑龙庙村,“岐黄筑梦”实践团在连续多年的实践中打造“调研-义诊-宣讲-双创-康养-研学-党建”七位一体体系,为村内图书阅览室捐赠中医药书籍,组织村民制作中药香囊、体验安眠香泥,让村民在袅袅香气中感受中医养生智慧。
在河南濮阳南乐县苑村中心小学,“青医豫行”实践团开设中医药主题夏令营,孩子们在识中药、学推拿、做艾草锤、制枣泥山药糕的趣味过程中,悄然种下中医药文化的种子。
在北京平谷乡村,“杏林春满南独乐河”团队开展中药香囊、香牌、漆扇等非遗体验活动,让村民在手工创作中触摸中医药文化脉络。
图9“杏林春满南独乐河”团队
校地拓新:搭协同之桥,促双赢发展
校地合作是中医药服务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北中医学子以实践为纽带,推动高校资源与地方需求深度对接,实现“校地双赢”。
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江都区正式挂牌“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传播实践基地”,为北中医学子搭建知行合一的实践平台,“悠悠广陵”实践团、“关爱妇幼”实践团在此开展知识普及、健康义诊、社会调研等活动,积极探索校地协同传播中医药文化、服务基层群众的新路径,既助力地方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又为学校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图10广陵区、江都区正式挂牌“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传播实践基地”
在福建省三明市,“一路向闽,绿海藏金”实践团联合福建(本硕)博士生联合会走访“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解码“三医联动”“医防融合”改革经验,同时与明溪县生物医药企业、县职业中学座谈,搭建校地校企合作桥梁,为家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在云南省双柏县,“心桥梦织”实践团依托学校帮扶双柏县妇幼保健院建设的双柏县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工作坊开展活动,举办祖辈养育代际沟通家长会、亲子体验活动,为双柏妇幼健康、儿童关爱及老年照护注入了新动力。
在延庆区,“逸芊堂”实践团在延庆区医疗保障局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以“党建引领基层中医药医保服务提升”为主题,循“机关—长廊—社区—医院”主线,在一线打捞真声音、解剖真问题、输出真方案、提升真技能。
从航天基地到乡村院落,从社区诊室到药材田间,北京中医药大学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以“专业”为笔、以“初心”为墨,将中医药的智慧与温度播撒在祖国大地。实践团成员们不仅在实践中锤炼了专业本领,更在服务民生中坚定了“厚德济生”的使命担当。
未来,北京中医药大学将继续以暑期社会实践为载体,引导学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岐黄薪火在服务健康中国、助力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持续燃烧,以青春之力书写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的时代华章。
供稿:共青团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座机电话:010-51078994
投稿邮箱:rmtnews@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