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无声世界——浙江理工大学学生团队用科技架起沟通桥梁
浙江理工大学
2025-05-15 14:49:12 | 分享
科技赋能无声世界——浙江理工大学学生团队用科技架起沟通桥梁
浙江理工大学
2025-05-15 14:49:12

日前,一位“科技访客”在浙江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研究生团队的陪同下来到了杭州文汇学校,与学校的中小学生们热烈亲密地交流互动了起来。这群中小学生大多来自学校的听障部,面对这位“访客”,他们跃跃欲试打起了手语。而仅仅几秒钟后就惊喜地看到,“访客”脑袋的屏幕上就显示出了他们用手语说出来的话。

这位“科技访客”正是陪同前往的研究生团队所自主研发的“手语一点通——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手语识别交互装置”,通过毫米波雷达芯片捕捉采集手部细微动作,再经过特征提取和神经网络识别等多个环节,可实现手语与文字的秒级转换,实时地显示在屏幕上。此外,设备同样还具备语言实时转文字功能。

“当我在路上看到他们打手语时,我好奇他们在说什么,很想加入他们。同时,我想架起他们与健听人士之间的沟通桥梁,这是萌发我研发这个智能手语翻译器的初心。”研发团队负责人林智言说道。

“这是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迭代的版本。”研究生团队在现场演示时介绍道,“毫米波雷达通过发射高频信号并接收反射波,捕捉动作距离、多普勒频率和角度信息,再通过数据预处理,生成时间-多普勒形式的数据,经过一维时间卷积网络,逐帧识别手语动作。”

更值得关注的是,团队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声障、听障人士在表达时习惯使用“动作 + 表情 + 空间位置”的复合语言,而传统翻译往往只能实现顺序的字词转换。为此,他们在系统中特别设计了语义重构模块,能将离散手语词汇转化为符合听人表达习惯的连贯语句,有效弥补了传统手语翻译中情感传递缺失的痛点。当听障学生用手语打出“祝你身体健康”时,放置在中间的智能终端屏幕瞬间显示出完整的中文句子,科技在四月的暖阳下送来了这群大学生们的青年温度。

杭州文汇学校的老师们也加入到与装置的互动中,并和浙江理工大学团队的学生们亲切交流起来。理工学子们也耐心地把意见详细记录下来,今后他们将继续推动装置优化,让“访客”早日入驻到需要的地方。

作者:林智言、王子航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视觉焦点

座机电话:010-51078994

投稿邮箱:rmtnews@eol.cn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