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杏林春暖。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2025年3月,在校党委领导下,北京中医药大学扎实推进“中医药文化润心行动——五进计划”(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掀起中医药文化传播热潮,累计开展主题活动14场,联动志愿者187人次,服务超800人,学校用青春行动诠释新时代中医药青年的使命担当,奏响“健康中国”建设的青春乐章。
高校联动:岐黄服务架桥梁 杏林春满育新人
“同学,您的手部反射区显示最近用眼过度,建议配合耳穴压豆调理。”在中国石油大学的义诊现场,志愿者们运用专业手法为师生提供手诊、脉象辨识、耳穴贴压等特色服务。除实操体验外,“子午流注养生法”“药食同源调理”等主题讲座吸引众多跨校学子驻足。北京师范大学李同学在推拿体验后感慨:“志愿者的专业解说让我明白,中医智慧就藏在作息饮食的细节里。”
社区服务:健康驿站零距离 治未病理念润万家
在西潞街道社区健康驿站,76岁的王阿姨在体验推拿按摩后连连称赞:“最近总是胳膊酸痛,体验过推拿后,肩膀轻松多了!”志愿者们还现场示范家庭保健技巧,将“治未病”理念融入日常,让中医药文化成为居民健康的“贴心伙伴”。社区居民杨阿姨表示:“这种‘接地气’的服务,真正让我们懂了‘未病先防’的中医智慧。”
中小学课堂:非遗技艺活态传承 文化火种点亮童心
在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志愿者化身“中医小讲师”,通过推拿手法演示、舌诊图谱互动,带领中学生探索身体“密码”,北京十一中学校的药香制作课上,学生们亲手研磨草药、调配香囊,药香中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生动有趣的课堂设计,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一名来自十一中学校的学生在课后日记中写道:“原来中医药不是老古董,它是会‘说话’的科学!”在三帆小学中医药文化体验课上,志愿者开展“八段锦”的主题讲座,讲师带领同学们学习八段锦,有学生形容“做八段锦后身体像晒太阳一样暖”,志愿者们以趣味化教学,在少年心中播下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种子。
校园特色:多维活动创品牌 雷锋月里显担当
3月5日-25日,在雷锋日开展的“手耳推体验+知识竞答”吸引了良乡校区300余名师生参与,创新采用“服务积分换香囊”机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妇女节专场,志愿者运用经络推拿为女职工缓解肩颈疲劳、提出健康建议;在服务耶鲁大学蓝甲虫乐团期间,结合演艺人员需求设计“速效穴位按摩方案”,让国际友人体验“中国式解压”。
“中医药文化润心行动——五进计划”通过建立中医药专业化队伍,形成中医药文化科普、义诊咨询、传统技艺展示相结合的特色服务体系,实现不同场景精准赋能。对此,专家表示,北京中医药大学已经形成“中医药文化五进(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全链条育人模式,构建了“文化探寻-实践转化-社会传播”的良性循环,实现了中医药文化从“知识普及”到“行为养成”的跨越,是青年参与文化传承的创新范式。岐黄爱心社社长吴子砚还说道,“当看到社区老人按我们教的方法坚持拍打经络,孩子们主动辨认校园草药时,我深刻体会到‘润物无声’的力量。”
此外,北京中医药大学将于4月开展京津冀社区健康巡诊,并推出“小小李时珍“中小学研学课程,持续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
从古籍经典走向生活实践,从校园课堂融入社会肌理,杏林学子正以青春之我,搭建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桥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而这把钥匙,正在新时代青年手中传递出更璀璨的光芒。
责任编辑:代立飞
审签:艾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座机电话:010-51078994
投稿邮箱:rmtnews@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