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不断深化劳动教育内涵,积极推进素养导向下的劳动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
拓宽评价视域 构建多元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评价可以对劳动课程起到诊断、甄别、导向、调节、促进的作用。学校在劳动教育评价过程中以目标为中心,直接指向结果,拓宽评价视域,推动课程建设。
2012年以来,从“以田做文章”到围绕水稻主题开展的“稻田童话”“废纸的美丽蜕变”等多项校本研究课程,再到2019年“三生教育”劳动教育工作理念及“三自三服”劳动教育工作目标的确立,为学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奠定了整体基调。在劳动教育课程构建过程中,围绕学生的日常一日生活,学校将劳动教育评价拓宽到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场域,旨在通过家庭劳动和社会劳动强化学生对劳动的感性认知,使学生的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得到劳动熏陶。
以评价为导向,学校根据学习任务及培养目标构建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与研究课程“三课一体”的“沁润”劳动课程体系。基础课程以深圳市劳动教育课程为基石,坚持全面性。拓展课程为学校自主开发,体系化推进,包括家务体验劳动、植物认识劳动、厨艺实践劳动、园林园艺劳动、农业生活劳动、工匠创意劳动共6个课程群,全面覆盖了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中的10个任务群,同时编撰了11本“沁润”劳动教育校本教材。研究课程以项目研究和劳动周展示为主,打造精品课程。包括食用菌培育、创客STEAM等研究项目和安全规范高效劳动、职业体验劳动、社会服务劳动等以劳动周形式开展的实践活动课程。
强化过程性评价 打造多样育人场
劳动教育有自身的特殊属性,其核心在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劳动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以劳动素养为导向,注重教学环节中的过程性评价,全面、深入、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认识自己的学习进度与质量,反哺、促进学生学习。
为此,学校以“沁润”劳动教育课程为基点,打造了与之相匹配的“沁润”劳动教育育人空间。目前,学校建有劳动教育场馆共23个,包括家务劳动馆、厨艺坊、智慧农业馆、茶道坊等,满足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的需求。课程与场域的相得益彰,为劳动教育育人评价体系的模块建设提供了实际依据。评价体系总体根据学生劳动行为展开,依托拓展课程的10个任务群(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通过劳动观念的树立、劳动能力的获取、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养成、劳动精神的培养四个维度,构筑了常态化、综合化、动态化的体系,对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权值分配、量化评分。
实现综合评价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随着劳动教育的开展,学校聚焦“互联网+”思维,研发基于“互联网+”的可视化评价系统平台,通过劳动教育多元主体评价机制,建立了学生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劳动过程和结果记录体系。
针对家庭劳动行为,教师和家长均可对学生上传至班级劳动圈的任务进行点评;点评设置层级,方便家长和教师操作,层级对应的分数系统自动累计。针对在校劳动课程行为,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情况进行个人点评和小组点评;点评依然根据任务群和思维评价维度设置层级,对应分数自动累计,生成学生个人报表。针对社会劳动,校企合作单位可通过扫描学生二维码进行点评。针对学生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学分累计触发条件实现称号(劳动新手、劳动能手、劳动先进、劳动创造、劳动模范)晋级,从而呈现阶段性劳动发展成果。学期结束时,线上评价系统自动汇总当前学期学生劳动发展学分总值,并生成个人、班级、学校的期末劳动发展报告。
截至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了2400多份学生劳动成长电子档案,形成了动态、完整、立体的学生发展报告。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实现了良好的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2022年6月,“素养导向下小学劳动教育的信息化评价体系”入选龙华区首批教育评价改革区级试点项目。2023年8月23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领导、专家在调研深圳劳动教育座谈会上对该评价体系给予了高度评价与期许。
“育”心于劳,“践”证未来。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创新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巩固了学校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为广大同类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座机电话:010-51078994
投稿邮箱:rmtnews@eol.cn